特斯拉终结者-美国新势力Lucid Motors即将强势入华
来源:产品展示 发布时间:2024-12-30 16:39:17美国银行分析师约翰-墨菲预测电动汽车初创公司Lucid Motors有望成为下一个特斯拉。
02Lucid Air的直接竞争对手是特斯拉的Model S,但在产能、品牌认知度及产品定位等方面逐渐与特斯拉拉开差距。
03Lucid汽车的核心优点是其三电系统,包括三合一电驱系统、高性能动力电池和豪华内饰。
04然而,Lucid Air在海外市场的价格的范围较高,产量和交付率短时间内很难超越特斯拉。
05Lucid计划2023年进入中国市场,预计2025年前后在中国建设汽车工厂。
美国银行在2021年的一份报告中表示,电动汽车初创公司Lucid Motors有望成为下一个特斯拉。
美银分析师约翰-墨菲(John Murphy)将Lucid Motors与特斯拉和法拉利进行了比较,指出Lucid的商业模式“借鉴了”这两家知名汽车制造商的模式。
在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,被称为三大造车新势力的则为“特斯拉、Lucid、Rivian。
Lucid跟特斯拉其实颇有渊源,其前身是Atieva,由特斯拉前副总裁兼董事谢家鹏和甲骨文前高管温世铭两位华人于2007年创建,专注于“电动汽车应用领域的先进的技术”。
Lucid Air的直接竞争对手就是特斯拉的Model S,实际上,Lucid Air早在2020年就上市了,当时其动力参数和续航能力全面碾压特斯拉Model S,很多人对其寄以厚望。
但Lucid在后续产能问题、品牌认知度及产品定位等方面逐渐与特斯拉拉开差距。
例如,Lucid Air的续航能力为837km,而特斯拉的Model S 为652km,高出约28.4%。同时,Lucid的永磁电机也同样在业界口碑不俗。电机重量仅为73kg,而特斯拉普通电机重量为92kg。
但问题在于,Lucid Air在海外市场的价格的范围是7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为55-180万元),其产量和交付率短时间内很难超越特斯拉。
Lucid Motors的前身是做三电系统研发的公司,且很多高管都是经验老道的电气工程师(特斯拉离职工程师),因此Lucid Air在电动车最重要的三电系统方面有很多核心优势。
得益于Lucid的核心三电系统技术积累,由一个团队总负责将电动机、齿轮箱、差速器、逆变器、控制单元都做到一个总成里面,开发高度集成的(电机、逆变器、减速器三合一)永磁同步电机。
在Lucid Air的新车发布会上,该公司的CEO彼得·罗林森( Peter Rawlinson )很”凡尔赛”地将新车三合一电机从贴身携带的包放中拿出来,以此表达该电驱系统的小巧、轻便。
这款永磁同步电机,集合了电机、逆变器、减速器的三合一电驱重量仅为73kg,上限功率可以达500kW(679Ps)这个性能在全球量产搭车的永磁电机中性能也是数一数二的。
该新一代电驱功率密度达到10.7kw/kg,上一代电驱功率密度仅6.7kw/kg。
对于Lucid来说,赛车运动和公路车之间的技术转移是一种双向共生关系。这款新的赛车驱动装置直接建立在Lucid内部开发的突破性动力总成技术之上,并在每辆Lucid Air的道路上得到验证。
Lucid Air新车整个电池架构是基于900V电压平台打造的(保时捷的Taycan采用800V+的电气架构已经业界领先了)),配备了高度复杂的电池管理系统和热管理系统,最大充电功率达到300kW,只需大约20分钟即可补充约482km的续航能力。
车辆搭载21700圆柱电芯的电池包电池容量有112kWh和118kWh两种,为车辆带来最高837km的续航里程,成为目前量产车中续航最长的车型。
相比于特斯拉,Lucid的空间更宽敞,皮饰更加精细,中控触板Pilot Panel集合了驾驶模式、座椅控制、空调控制、车辆设定功能,屏幕的尺寸以及分辨率比同类型车更大更高。
由“特斯拉复仇者联盟”创立的Lucid汽车,踏着特斯拉的步伐,从美国追到中国。
和特斯拉一样,Lucid也早已盯上了中国市场,估计是看上中国成熟配套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了。
2022年11月,Lucid在财报中表示,计划在2023年进入中国市场(目前还没有动作),预计2025年前后在中国建设汽车工厂。
关于中国市场的布局,Lucid品牌的首席执行官Peter Rawlinson曾经透漏过相关信息:“公司已计划美国以外的地区建设生产基地,其中就包括了中国”。
2022年12月,Lucid开始在中国上海招聘,涉及数字信息化、硬件工程、法律、物流管理、供应链、零售等多个领域共14个岗位,但没有透露具体的招聘人数。
Lucid想要在中国市场扎根,首要难题是推出一款能够在本土规模化量产的车型,其首款量产车Lucid Air售价约合人民币61万元,超过奔驰EQE,和蔚来ES8高配版相当,再加上进口税费,最终落地价并不是小数目。
对于还未在中国市场立足的Lucid来说,这样的高价能否赢得消费者信赖依然成谜。
Lucid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和特斯拉初入局中国时已大为不同,现在造车势力格局已经初步稳定,传统汽车制造商新能源品牌正在发力。Lucid想要在激烈的中国市场分一杯羹,还需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。
从设计上看,lucid只会堆砌已有的如行星齿轮的高端子系统,而不会像特斯拉那样进行转子外面绕碳纤维预应力的创新。从长久来看,创新者胜。
大概率下,Lucid不会是下一个特斯拉,因为特斯拉彼时的天时地利条件是不可复现的。
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与10年前不一样了,世界上最能卷的车企都在中国本土或者在中国落地了。
至于Lucid能否有大的发展,我们持观望态度,但乐见海外新势力来中国发展,这说明了中国市场很重要,中国市场也是电动汽车的头号舞台。